早在2002年,ST罗顿(600209,以下简称罗顿)就声称自己以2.16亿
元的代价买到了位于海南博鳌万泉河侧大灵湖规划区1800余亩土地的
使用权,但直到2011年,这片土地上的村民才被告知“要征地了”。
令人生疑的是,9年间这块地迟迟未有动静。
尽管疑问重重,土地升值预期却让业绩表现不佳的罗顿在股市中
屡出风头,而闲置十年的1800亩土地则被罗顿作为“无形资产”,并
以“最优质的资产”自居。
对于其中的内情,罗顿对外一直“犹抱琵琶半遮面”。这块地到
底藏着怎样的秘密?6月下旬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
。
十年前拿地 十年后征地
早在2002年6月19日,罗顿发布公告称,该公司已于当年的6月18
日与海南博鳌投资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博鳌控股)签署协议,以
自有资金2.16亿元,向博鳌控股购买位于海南省琼海市博鳌大灵湖规
划区万泉河侧1800亩的土地使用权,用于建造国际友好村、度假别墅
区等项目。
然而,至今,两家公司都未披露关于该地块的详细信息,甚至包
括该地块所在的具体位置都没有明示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通过在当地的多日走访才了解到,这块地
的范围涉及仰大村、中南村等多个区域,但主要集中在仰大村。
中南村的部分村民甚至时至今日尚不知晓罗顿要在自己家门口征
地的事情。
一位仰大村的村民告诉记者,他们直到3年前(2009年)才被叫到
村委会告知马上要征地了,但那个时候只知道有这件事,至于谁征地
、征哪些地、怎么补偿等细节全然不知。
直到2011年8月份,征地的“风”吹了几乎两年,这项工程才有了
实质性进展。
上述村民拿出一份琼海市相关部门下发的“土地补偿标准”,上
面写着:每亩土地的现金补偿为33000元,安置补偿地折价补偿的标准
则是30365元/亩,合计村民每亩地可以拿到约63000元的补偿款,此外
,村民种植的庄稼、果树以及其他设施还有一定的补偿。
至于是谁在征用自己的地,这位看起来年近50岁的村民清楚地说
出了“罗顿”两个字。
根据罗顿的公告,虽然其在2002年就签署了协议,但直到2003年
10月29日公司才拿到琼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海国用 (2003)第3100号
、第3101号、第3102号和第3103号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
》。
即便如此,拿到土地使用权至今也已经过去了近8年多的时间。
当地人笑称,这几年照常在地里种庄稼,根本没有听说土地要被
征用。只是当地政府和罗顿为何“瞒着”村民,似乎无从知晓。
据上述村民透露,即使到目前为止,相关的征地工作还没有完成
,“仰大村的(征地)完成得差不多了,中南村那边好像才刚开始”
。
挂账十年的“无形资产”
2002年前后,罗顿方面发布了上述几则与购买土地相关的公告后
,为何迟迟采取不见行动?这块1800亩的土地为何一直在农民手中?
日前,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就上述情况咨询罗顿董秘办,对方
解释称,“各方面的因素都有”。在记者追问之下,对方则进一步表
示,“也有资金方面的原因”。
宣布拿地之后,罗顿此后的公告几乎没有披露任何与该地块有关
的信息。只是按照相关的会计准则,在财务报表里将这1800亩土地列
入“无形资产”,每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摊销。
从此,这块“无形资产”就在罗顿的账本上存在了长达十年之久
。
直至2010年11月份,这块地才重新通过罗顿的公告进入大众视野
。
罗顿在其2010年的年报中表示,为加快相关项目的开发建设进度
,琼海市国土环境资源局(下称琼海国土局)拟加速开展实施相关项
目的征地后续补偿安置工作,为此,罗顿将新投入费用1.6亿元,并于
2010年12月31日前将首批4000万元的费用支付给琼海市政府非税收财
政专户。
加上买地时2.16亿元的土地款,仅这个项目的征地,罗顿就投入
了3.76亿元的巨额资金。
3.76亿对于上市以来业绩表现鲜有起色的罗顿来说,或许并不是
一笔小数字。仅就2.16亿元的土地款而言,罗顿也是分期支付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查阅其2002年半年报发现,原来罗顿在
2002年上半年签署协议时只是支付了8640万元的土地款。
2001年和2002年,罗顿的净利润还停留在四五千万元的水平,对
于这样一家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利润水平均不算大的公司来说,一个
仅前期征地就需要两三亿投入的项目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。
罗顿“缺钱”似乎有迹可寻。就在买入这1800亩土地之后的8月27
日 (2002年),ST罗顿即将其持有的博鳌控股的17%的股权出售给上
海鹏欣(集团)有限公司,并因此获得1亿多的资金。
来源:建筑新闻网